8月2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部分集中申報項目的評審結果,主要包括面上項目、青年項目、重點項目、杰青項目、優青項目等(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海外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評審結果將陸續發布)。我省獲批項目量質齊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再創新高。
一是項目和經費持續增長。截至目前,我省共有52家單位的1075個項目(其中高校1041項、占比96.8%,科研機構及其他單位34項、占比3.2%)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資助經費4.34億元,經費數和立項數均超往年同期,立項數已連續四年突破千項。排在前五位的單位依次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和河南理工大學。其中,鄭州大學獲批項目404項,直接經費1.55億元;河南大學獲批項目124項,直接經費5374.5萬元。
二是高層次項目有新突破。鄭州大學徐明亮教授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這是自2019年以來,我省再次獲得該類別項目資助,至此,我省本土培養的國家杰青人數達到11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黃委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等4家單位的5個項目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截至目前,我省國家杰青、優青的人數分別達到32人和31人。河南大學李云河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孫付平教授各獲批重點項目1項,直接經費449萬元。
三是青年項目占比超過半數。2023年我省獲批青年項目數量725項,資助經費2.17億元,分別占今年立項總數和經費總數的67.4%和50%。這不僅表明廣大青年科技人員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也充分顯示了省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科技人員的資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必將為我省今后進一步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儲備一批新生力量。
近年來,我省全面加強基礎研究工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持續完善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會同國家自然基金委積極實施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不斷擴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規模,實現了資助經費翻番;探索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創新開展了優勢學科培育類聯合基金資助工作。通過自上而下的基礎研究資助鏈條,有效促進了我省基礎研究能力的提升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